【高质量发展巡礼·开放办学篇】合作共赢 汇聚多方力量 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3-10-10 来源:国际合作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 作者:鲁天 供稿审核人:赵伟 责任编辑:潘晓荣 浏览次数:2194

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始终把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作为重大使命,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山东优势、滨医特色”谋划顶层设计,坚持目标引领和服务需求导向,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突破口,扎实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合作开放办学更加深入,校地校企合作全面加强,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有效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服务国家地方战略,构建“校地共建”融合发展格局

(一)校地共建实现历史性突破

近年来,学校通过与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服务发展新格局,在校地融合,服务新发展格局中贡献滨医力量。学校成为省内唯一与两座城市签署省市共建的高校,省市校三方协同发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省教育厅与烟台市、滨州市共建滨州医学院签约仪式

学校先后与烟台市政府共建康复工程研究院、医养健康产业研究院、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医药健康区块链研究中心、烟台市生命科学与医学健康研究院等,在科技创新、产业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全方位开展战略合作,积极为社会提供科技支撑与决策咨询,入选烟台市校地融合发展项目16项。与牟平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医疗卫生、医药健康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共促医药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滨州校区教学科研楼和学生宿舍楼已投入使用;滨州附院周边发展用地完成征迁工作。

学校与烟台市政府、医药企业共建研究院与创新学院

校地共建签约仪式

(二)实施五大工程服务黄河国家战略

学校实施“学科专业优化工程”“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工程”“黄河生态保护科技创新工程”“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工程”“讲好黄河故事工程”五大工程,将黄河文明及现代价值有效融入对外交流和留学生教育。实施“滨州医学院黄河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青年兵工程”,重点支持一批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社会志愿服务项目和学生社团项目,强化保护发展的青年力量储备。制定《滨州医学院服务黄河国家战略实施方案》,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2个。



发挥直属附院优势,为健康中国、健康山东再立新功

(一)院院合一,构建“一体两翼多维”发展格局

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口腔医院和滨州市中医医院陆续纳入学校直属附院管理,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医疗机构的医疗联合体,强化了院院合一、医教融合、资源整合,进一步推动学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5所直属附院为驻地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建成省级区域医疗中心2个,创建国家级基地(中心)19个、临床重点专科2个和省级临床重点(精品特色)专科28个,核心指标明显进步。滨州附院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进入“全国百强”;烟台附院建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附属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全国考核获“B++”成绩;附属烟台口腔医院获批数字化口腔医学技术烟台市工程研究中心;附属中医医院脾胃病科等4个专科入选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

(二)服务地方医疗,深入基层解决群众健康所需

各附属医院以服务地方为己任,组织常态化下乡义诊、健康宣教、对口帮扶和对外援助等公益活动,实施“英雄能量站”“关爱未来”“天使之旅—先心病患儿筛查行动”等志愿服务项目,参加“百名专家联镇街”“万名医护下基层”等活动,把技术和管理带入基层卫生机构,积极响应东西协作、对口支援、应急救援、国际援助等政策,选派人员开展援外、援疆、援青、援渝、卫生强基等工作,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校师生医护员工及各附院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坚守校园防线,2500余人次逆行驰援湖北、北京、上海、新疆、海南等地和驻地防疫,圆满完成滨医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阵容最强、作战时间最长的应急救援任务,获国家级抗疫先进表彰5项、省级表彰28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伟大抗疫精神,展现了新时代滨医人的责任担当。

多渠道凝聚资源,推动学校事业发展

(一)深化校企合作,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机制、新模式

学校深入贯彻“临床+”“药学+”等校企合作创新模式,以“新医科”为方向、教育和产业融合发展为主线的现代产业学院群初具规模。2018年10月,与美宝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书,共建“滨州医学院徐荣祥再生医学研究中心”,开设“美宝再生医学国际班”,探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与荣昌集团联合共建滨州医学院荣昌产业学院,形成产学深度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合作获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项目1项;与愉悦家纺合作成立愉悦睡眠健康研究中心,探索医疗实验与纺织产业的协同创新机制。

(二)凝聚校友力量,为学校和校友的发展贡献力量

校友办加强与各级校友的沟通联络,新成立济南、浙江、广东、广西、淄博、枣庄等校友会,促进了学校和校友事业共赢发展;正式上线校友网、启用校友综合服务平台,提升校友服务质量。

(三)发挥教育发展基金会作用,汇聚各方力量

学校成立教育发展基金会,一方面资助学校重点课程、学科和实验室建设,资助国内外学术研究与交流活动;另一方面按照捐赠者的意愿,在教育行政主管单位的指导下,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及救助金,奖励和资助在教育教学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教育基金会在省民政厅社会组织评级中获4A级社会组织。

 加强对外开放,不断提升教育对外开放工作水平

(一)合作共赢,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取得显著成果

学校不断加大教育对外开放,逐步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国际合作交流新格局,实现中外合作办学新突破。与德国柏林健康与运动学院等16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共派出140余个出访团组、400余名师生赴国(境)外开展访学交流;接待包括加纳驻华大使在内团组40余个、100余人次来校访问及学术交流;开展韩国岭南大学交换生、美国田纳西大学博士研究生国际联合培养项目,派出交流60余人次;在海外新建“滨州医学院-卡洛琳斯卡医学院国际创新基地”等5个国际合作平台。共聘请外籍教师30余名,其中特聘专家尤纳斯•伯格奎斯特教授获山东省政府“齐鲁友谊奖”“山东省荣誉公民”称号,外籍专家克雷格•西蒙斯教授荣获“山东省人民友好使者”称号。

学校建立滨州医学院-卡洛琳斯卡医学院国际创新基地

加纳驻华大使温弗雷德•哈蒙德一行来校访问

(二)开拓进取,推动国际合作交流高质量发展

学校成立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党对外事工作的领导。与德国柏林健康与运动学院合作举办的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成功获批并招生,实现学校国际化办学新突破;成功获批港澳台地区本科学生招生资质并招生;建成并上线学校网站英文网页,打造学校国际形象新名片。2022年度荣获“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先进单位”称号。

康复治疗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2022级开学典礼

学校与英国德蒙福特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学校特聘专家尤纳斯•伯格奎斯特教授荣获山东省政府“齐鲁友谊奖”

(三)步稳蹄疾,来华教育工作开创新格局

学校积极推进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目前共有来自英国、俄罗斯、巴基斯坦、加纳、南非、韩国等近30个国家的留学生,留学生规模和层次得到稳步推进,毕业生中多人顺利通过本国医师资格考试,多人进入国内知名高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留学生在“我的校园故事”主题征文比赛、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黄河湾”国际青年汉语大赛等国家、省级赛事中屡获佳绩。

留学生获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最佳国际传诵人”称号

蓝图已绘就,逐梦唯笃行。下一步,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卫生等的重要论述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深化校地合作共建,不断拓宽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全力推动直属附院高质量发展,积极做好社会服务工作,凝聚更大合力,在全面建设高水平医科大学的新征程上书写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