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基础医学院举办2019年度教师培训第二期报告会,邀请复旦大学卢智刚教授、我校李德芳教授和巩永凤教授作学术报告。学院领导、2015-2019年入职的专任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部分教研室教师及研究生同学参加。副院长栾希英主持会议。
卢智刚教授长期致力于干细胞,尤其是造血干细胞和白血病干细胞相关的表观分子调控机制、药物靶点和白血病治疗策略方面的研究。报告中卢教授以Secretome Network Mediated Cell Behaviors in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Conditions为题,重点讲述了通过构建受体筛选细胞库,发现Angptl2的受体LILRB2、Ig20、Ar1和Ar2分子,并讲述了Angptl2在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及炎症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接着卢教授分享了他们课题组在饥饿疗法治疗白血病研究的最新进展,发现饥饿通过上调lepR的表达,促进白血病细胞的终末分化,达到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目的;其筛选的小分子化合物已经开展临床实验,有望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带来新的疗法。卢教授博学、生动的讲述方式吸引了在场的师生,并就相关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会师生表示受益匪浅。
李德芳教授以“如何能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让科研在滨医绽放光彩”为题,从新职工如何更快更好地将自己的科学研究融入滨医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在新环境下课题方向的确定、开展课题的实验条件、团队选择以及科研氛围等。巩永凤教授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从事科研工作的难点和乐趣,尽管科研道路很艰辛,但同时也能时刻享受探索未知和不停攻克难关的快乐。只有付得起辛苦、耐得住寂寞、顶的住压力、战得胜困难的人,才能最终获得科研成功。两位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新颖,引人入胜,吸引了在场的师生,激发了大家的科研热情。同时希望新入职教师尽快完成角色转换,迅速把科研工作开展起来。
此次讲座是基础医学院2019年度教师培训活动系列之一,共邀请专家3人,这对于学院师生尤其是新入职教师的科研兴趣提升、科研能力培养以及提高科研水平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讲座结束后,与会师生以“走进教学科研平台,观摩交流共成长”为主题进行实地参观学习,了解学院的教学与科研平台,熟悉实验室规章制度及安全条例,尽早融入各教学或科研团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