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石磊教授、刘志强教授来校学术交流

发布日期:2018-07-09 来源:科研处 作者:刘俊杰 供稿审核人:谢书阳 责任编辑:房甲 浏览次数:177

7月6日,天津医科大学石磊教授、刘志强教授应邀来我校学术交流。副院长王广成在办公楼十楼接待室会见石磊、刘志强教授一行,相关部门、学院负责同志参加会见。

会见现场

王广成代表学校对石磊、刘志强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近年来我校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石磊介绍了天津医科大学的基本情况。双方就科研项目合作、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会见后,石磊和刘志强在医药研究中心分别作了题为“基因组稳定性的表观遗传学机制” 和“多发性骨髓瘤的骨破坏机制”的学术讲座,分享了他们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

石磊教授的报告主要讲述了DNA双链断裂的原因,组蛋白乙酰化酶KDM5B和PHF8在基因组稳定性中的调节作用;DNA双链断裂应答,泛素特异性蛋白激酶USP7以及MDC1在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中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和抵抗放射损伤的作用机制,并揭示了它们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模式。

刘志强教授的报告主要讲述了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并从抑制成骨细胞和促进破骨细胞分化方面阐述了发病的原因;介绍了多种体内外评价模型评价骨组织发育情况,并以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lase, TP)和C反应蛋白(CRP)为例介绍了其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化机制及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

在后续的交流探讨环节中,部分师生就破骨细胞分化、间充质干细胞(MSC, mesenchymal stem cells)相关分子表达及其分泌因子的作用、表观遗传学调控等内容与两位教授进行了交流。

石磊,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围绕着乳腺癌发生发展的表观遗传调控机理展开研究,揭示了雌激素受体介导的基因转录调控过程中组蛋白甲基化和去甲基化协同调节的分子机制、鉴定了关键的调控基因组稳定性的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并探索了表观遗传调控异常所致的基因表达程序紊乱和基因组不稳定性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相关研究以(共)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在JCI、PNAS和Nature Communications(2018,2017)或(共)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PNAS(2011,2009)等杂志,单篇最高他引110余次,以第三完成人身份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现为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卓越研究中心独立PI,天津市特聘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和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以及天津市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

刘志强,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系。天津市青年千人学者,天津医科大学“一流学科引领计划”学科研究分方向带头人之一,天津医科大学“卓越人才计划”PI,天津市生理科学会秘书长。200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得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同年赴美国得州大学医学中心深造,先后在UT Health Science Center和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从事博士后研究和讲师工作,2015年9月回国工作至今。刘志强教授实验室主要研究领域为多发性骨髓瘤的耐药性机制以及肿瘤与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近5年以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含共同)在Cell Death & Disease、Science Signaling、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BLOOD、Oncogene、Cancer Letters等发表SCI论文40余篇。 担任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Molecular Cancer Research、Cell Death and Disease、Cancer Lette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等20余种SCI杂志的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