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聚四方英才,妙术扬医教新篇。9月4日的烟台碧空如洗,天蓝云白,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4000余名2013级新同学兴高采烈地汇聚我校北广场,有条不紊地办理入学报到手续。热情的欢迎、周到的服务、温馨的关怀、深情的期待……不同的情感同时交汇在美丽的滨医校园,让和谐、祥和的校园更显忙碌与喜庆。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迎新工作更加突出了“人性化”。学校各部门和各院系齐出“心”招,力求用更周到、更细致的服务让2013级新同学感受到家的温馨,爱的关怀。
领导临一线,主动送关怀。新生报到期间,院长王滨、副院长张培功、李克祥等校领导先后亲临迎新一线,慰问现场工作人员,了解迎新工作进展情况,要求各部门、院系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保障到位,用热情的服务确保每位报到新生顺利入学,让家长放心。在学生宿舍,校领导与新生及其家长亲切交谈,“大家老家都是哪里的?”一进宿舍,校领导便第一时间询问新生是否适应学校的生活,对学校的迎新工作是否满意等。新同学以及家长们也真诚地与校领导进行了深入交流。当得知一位同学自己将被褥整理好并挂起蚊帐,校领导表示非常欣慰,表示,有什么困难和问题要及时反映,学校和各学院一定会尽全力给予解决。
志愿薪火传,热情递温暖。在迎新现场,各学院都派出了学生志愿者参与到新生接待工作中,为新同学提供帮助,解疑释惑、确认签到,提供引导、搬运行李、家长住宿等各项服务工作,不怕苦,不怕累,让新同学和家长备受感动。校内志愿者忙得不亦乐乎,校外同学同样热火朝天。早晨6点,由校学生会和社团联合会成员共同组成的40名迎新队随校车赶往火车站,帮助新生拎行李,搬物品,引导新生上车来校报到,为他们提供周到便利的服务。正在他们所说:“去年自己入学时师兄师姐们给予的帮助让我们深记爱心接力自应代代相传,薪火不断,我们也要做学弟、学妹的贴心姐姐和兄长,因为我们以后就是一家人。”
后勤有保障,服务全天候。在迎新的后勤保障方面,为了给在不同时间段到校的新生和家长提供全天候的引导和咨询服务,学校在北大门和学生宿舍区等处设立了20余个咨询服务点。为了方便新生家长休息,还在北大门设立临时休息点,撑起帐篷,提供桌椅,让家长们在辛劳奔波之余得以休息。针对大部分新生对校园环境不熟的情况,学校成立校园文化导航志愿服务队,专门帮助新生介绍校园文化景观,增强新生的自豪感。学校还设立纯净水,医疗服务站,为新生和家长送去周到的服务。学校各部门、单位、院(系)密切配合,相互协作,构筑起立体化的迎新后勤保障网络,保证了迎新工作的顺利进行,细致入微的人性化服务,便捷高效的工作措施赢得了新生及其家长的一致好评。
资助有“心”招,“招”新情亦深。为了做好资助迎新工作,学校今年除了不少“心”招,设立“新生资助咨询服务站”, 设置“家长休息服务区”,开通“新生勤工助学直通车”,同时,开展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摸底工作,组织工作人员无缝隙满足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诉求,确保资助迎新工作一站式、人性化。另外,学校还成立了学生资助自我管理委员会爱心服务队,由部分受到省级以上奖励和资助的优秀学生组成50人的爱心服务队,统一服装,活跃在迎新现场各个节点,用自己的微笑与爱心让绿色成为迎新工作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残疾人高等教育是我校发展的特色和亮点,今年特殊教育学院除了招收肢残学生和视障生外,新增的特殊教育专业和言语视听康复专业顺利招生。学院所有专业共招生103人,生源质量进一步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引起了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大众网、烟台日报等多家社会媒体的高度关注。
今年我校共招生硕士研究生、本专科学生408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46名,本专科生3935名。研究生新生、本专科各专业新生于9月4日报到入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药学、医学影像学等专业专升本新生将于9月6日报到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