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对项目选题、团队组建、带队教师匹配、深入基层和后期总结等社会实践各个环节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报道称,在社会实践的选题方面,切入点要小,大学生应该紧紧围绕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将题目用一定的条件限制在学生能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并且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能搞假大空;团队组建中,要注意资源整合,讲究人员配置、各司其职、互为补充,才能将团队力量发挥到极致;在选择指导老师时,不能紧紧看重指导老师职务的高低,而是要寻找专业对口并有丰富的实践阅历和带队经验的老师;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大学生要实实在在的准备,踏踏实实的完成,容不得半点马虎。一定要珍惜难得的机会好好运用好手中的资源去了解社会,体验民生;总结阶段也是实践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总结既能发现大学生准备上的不足,又能将大学生所得到的结果直观地用文字或者图形表现出来,或者升华为论文,让别人从中受益,实现“一人实践多人受益、一次实践终身受益”。
据悉,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运行模式是校团委“提升社会实践平台,有效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工作思路的具体展开。在第四次团代会上提出,要拓宽大学生社会实践新渠道,打造高层次大学生社会实践载体,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素质拓展相结合,与就业创业相结合,不断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题引导,过程指导。完善成果评价机制,扩大实践成果的覆盖面,实现“一人实践、多人受益”,引导实践者对实践成果进行长线研究,实现“一次实践,长期受益”。2011年暑期,我校1支团队中标团中央全国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8支团队入选团省委省级重点团队,先后有近20支服务队深入四川、湖南及我省各地市乡镇、社区、农村开展实践服务活动。
新闻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1-11/23/content_55811.htm:什么样的实践项目易“中标”?——团委老师谈大学生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