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下午,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山东省民俗学会会长刘德龙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的报告。党委副书记唐军,副院长李一鸣、李克祥,烟台市社科联主席高继强、省社科联科普部副部长杨宗杰、烟台市社科联副主席刘立奎等领导一同听取报告。副院长李一鸣主持报告会。
刘德龙指出,山东是中国的一个缩影,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符号,山东历史上形成的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和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构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他分别就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的关系、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概况、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对山东人与社会的影响、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的缺憾等四个方面作了详细介绍。
刘德龙用“相互影响、双向互动”概括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民俗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基础的部分。一方面,山东民俗是齐鲁文化形成的土壤和根基;另一方面,齐鲁文化是山东民俗塑造自我的模具。他从语言习俗、饮食文化、民间艺术等方面入手,详细地介绍山东各地的民俗。他指出,齐鲁文化在对人们的人生信仰、处事性格塑造上发挥了巨大作用,这方面最具特点的民俗概括起来主要是四个字:孝、爱、忠、义。但齐鲁文化和山东民俗同时也存在诸多缺憾,在文化观念上守旧,缺乏超越进取精神,阻碍了山东人的发展,山东人应转变观念,加强创新,加快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有关部门负责人、人文社科类全体教师、全体学生辅导员以及学生代表聆听了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