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校级重点学科强化工程第一周期建设正式启动

发布日期:2009-03-02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宋向伟 供稿审核人: 责任编辑:吕海波 浏览次数:3

227日下午,学校举行校级重点学科强化工程建设责任书签署仪式。这标志着该工程第一周期建设正式启动。

党委书记石增立,院长袁俊平,党委副书记唐军,副院长张培功、李一鸣、白咸勇、李克祥出席签署仪式,袁俊平代表学校与内科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及口腔临床医学等4个校级强化工程建设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和相关院(系)负责人签署建设责任书,并作重要讲话。白咸勇主持签署仪式。

袁俊平在讲话中指出,一要提高对学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高度重视重点学科建设。学科是高校办学的载体和依托,学科建设水平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学科建设在高校中居于“龙头”地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是在更广泛意义上的永恒主题,这是学校办学的基本要求。为了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一二三四五”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思路,自2004年下半年开始,学校党委行政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启动重点学科强化工程,2005年上半年选出5个初选学科进行建设,2008年下半年选出4个学科正式进行第一周期的强化建设,这既符合高校办学基本规律和要求,也是努力实现学校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200612月,我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积极适应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着力推进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把学校工作全面纳入建设国内知名医科大学的轨道,加快推进建设知名医科大学的进程。一方面积极适应国际国内医学教育标准的实施和医学专业认证制度的建立,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以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强化学科建设,特别要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以不断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和办学水平。这符合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也是我们建设国内知名医科大学的必由之路。全校上下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务必高度重视学科特别是重点学科建设,落实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

二要明确学科发展思路,完善建设方案。要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明确思路,制定合理的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扎扎实实搞好建设。这需要重点解决以下四个方面问题:一是明确学科发展方向,这是前提性问题。要根据经济社会、医学及医学教育发展的最新趋势和动态,认真研究分析学校的现实状况和历史积淀,在此基础上确定2-3个方向,方向确定要有特色。二要搭建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学术梯队,这是关键问题。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学科建设首先要有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可以引进、培养和聘用,学校要做这项工作,面向国内外招聘高水平的首席专家、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院(系)、学科更要培养、培养和聘用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其次是要搭建年龄、学历、职称等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队伍不在多少,而在于结构是否合理、水平是否高、是否能干事创业。三要明确目标任务,这是核心问题。在5年的建设周期中,要设计目标,确定任务,制定科学的建设规划,要把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并设定完成目标任务的具体计划。四要完善建设条件,这是保障问题。学校会根据确定的学科建设的目标任务,确定对学科的支持力度,保证经费足额到位,最大限度地为学科建设提供良好条件。

三要强化组织领导,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对于学校来讲,全校上下要高度重视学科,特别是重点学科的建设。要切实落实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学校学科发展的定位和学科建设方针,在全校形成重视学科建设的浓厚氛围;各级各部门要树立为教学、学科建设服务的理念,以大局为重,最大限度地创造条件,提供优良服务;要加强对重点学科建设的管理,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相结合,加大指导、督查、考核、评价、奖惩力度,保证建设任务的完成;要按照学校相关管理办法保证建设经费的合理使用。对于院(系)来讲,要高度重视学科建设问题,加强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要加大对学科特别是重点学科建设的监管力度;要尽可能为重点学科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对于学科来讲,要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理清思路,完善方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干事创业,不断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打造学校的特色和品牌学科。

白咸勇在主持会议时强调,各级干部要认真领会袁院长讲话精神,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切实把重点学科强化工程落到实处。

会上,科研处处长冯学斌公布了校级重点学科强化工程建设学科评审结果和该工程建设责任书内容,吕长俊、金昌洙分别代表强化工程建设学科和学院作了发言。学校各部门、学院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摄影:王忠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