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大学生志愿者奉献爱心,服务社会,在“抗震救灾医疗陪护服务”、“奥运火炬传递志愿服务”和“暑期大学生志愿服务进社区”等一系列活动中的表现出色,近日,烟台团市委、烟台市志愿者协会分别发来感谢信,对我校志愿者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表彰。
“抗震救灾医疗陪护志愿者”与灾区人民心连心
5月中旬,校党委领导超前思考,在汶川震灾伤病员分流外地治疗之前,就作出指示,要提前招募、培训志愿者,随时准备为应召为灾区伤员开展服务。校团委积极响应党委号召,立即迅速组织开展招募医疗陪护志愿者的相关工作,通过认真宣传、广泛发动和择优选拔等相关程序,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招募到了115名素质高、业务精和乐于奉献的大学生志愿者。
志愿者们对病人细致入微的照顾,不但深深感动着伤员及家属,同时也得到了医院医护人员的高度赞扬。陪护过程中,许多志愿者和伤员及家属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至今,已康复回家的灾区人民还与志愿者保持着密切联系,继续传递着爱心,延伸着友谊。
服务精神在传递“奥运火炬”中激情绽放
7月5日,按照“北京奥运火炬” 将于7月20日在烟台市举行接力传递活动的计划,烟台团市委在驻烟高校招募志愿者,我校共有80名同学光荣入选。
当选的志愿者为能够参与奥运火炬传递活动兴奋不已,他们推迟了暑期回家的时间,全身心投入到奥运火炬传递服务准备工作中。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培训工作,参与火炬护跑演练,熟悉定位服务范围和应急措施演练……。
“我参与、我快乐、我奉献”是每个志愿者的行动口号;“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成为每个志愿者的坚强动力。在服务奥运火炬传递志愿服务过程中,同学们思想得到了升华、境界得到了提升、服务奥运的意识得到加强,对“圆百年奥运梦”的民族情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青春在建设和谐社区中闪光
7月中旬,烟台团市委组织了“驻烟高校大学生2008年暑期志愿服务进社区服务活动”。我校共有7名志愿者参加了此次志愿服务活动。他们分别被分配到团市委组织部、莱山区团委、奇山街道和向阳街道等单位进行志愿服务工作。
社区作为社会组织的基层结构,承担着上传下达、为群众谋利益的任务与使命,事情杂、困难多、任务重。志愿者为及时适应社区工作节奏,为百姓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他们走街入户,深入群众中,宣传党的好政策和好举措,并把群众遇到的困难与矛盾及时向有关领导反映,从而使矛盾和问题消除在萌芽之中。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志愿者在服务社区的过程中,与当地百姓建立深厚的感情,提高了自身能力,扩大了学校影响。对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有了更深层的理解。他们纷纷表示,在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中,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活动中,为学校争光,为社会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