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微环境与衰老山东省高等学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发布日期:2023-08-31 来源:滨州医学院 作者: 供稿审核人: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10

一、概况

实验室现有专职科研人员二十余人,均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其中青年泰山学者专家2人,海外高层次人才1齐鲁卫生与健康领军人才称号3人,滨州渤海英才:杰出贡献专家2人,滨州市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实验室与奥地利约翰开普勒大学肿瘤表观遗传学实验室带头人虞甬教授及德国柏林肿瘤整合医学研究院(BISO)院长Prof. Dr. Clemens A. Schmitt(克莱蒙斯·施密特)教授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了多项基础、临床合作研究。于2020年全职引进邓炯教授,开展肺癌小动物模型构建和发病机制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肿瘤发生、耐药和转移产生的机制研究;(2)肿瘤诊断生物分子标记物筛选;(3)黄河三角洲药用资源中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4)神经精神因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近五年本实验室承担、完成省部级及以上课题近二十项,科研经费达1000余万元,发表科研论文近百篇,其中在国际顶级知名期刊Cancer cellBloodcell death and discovery等期刊上发表文章多篇。获山东省医学科技创新成果奖三等奖2项,山东省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滨州市自然科学奖多项。

二、团队介绍

1)杜静,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泰山学者青年专家、齐鲁卫生与健康杰出青年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评审专家,山东省医学会类器官分会委员,担任多个SCI期刊审稿人和编委。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协和医学院,2007年荣获中德联合奖学金赴德国留学,先后在德国国家分子医学中心和夏洛特医科大学进行肿瘤基础研究,获得德国精英大学柏林自由大学博士学位,2015年至今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开展肿瘤分子机理及临床应用的研究。主持国家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以首位获得山东省医学科技奖、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和滨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被评为第十一届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齐鲁巾帼科技创新之星,滨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和滨州市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2)克莱蒙斯·施密特教授Clemens A. Schmitt,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特聘专家,山东省外专双百项目领军人才,担任奥地利林茨约翰开普勒大学医学院院长,德国Charite医院血液科最高级别终身教授,Charite肿瘤分子研究中心(MKFZ)主任。率先探索衰老和干细胞在肿瘤发生、耐药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筛选肿瘤相关的分子诊断标记及治疗靶点,并在体内外对新型治疗方案进行临床前研究;通过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为导向的临床实验实现其团队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极大的推动了肿瘤的治疗效率。发表肿瘤相关高水平论文50余篇,其中以通讯作者发表NatureCell十余篇,影响因子累计623.2。参与或主持肿瘤相关国际书籍9部。现担任NatureCellLancet等顶级期刊审稿人,德国科学研究基金会、国际癌症研究联合会及美国血液协会等委员。主持或参与血液肿瘤临床试验10余项。主持德国和欧洲各类课题20余项,课题经费累计超过1000万欧元。

3)邓炯教授原美国德州大学安德生癌症中心讲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员,2022年以特聘教授全职引进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从事肺癌小鼠模型构建及机制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作为项目骨干参加科技部973项目2项,发表SCI收录论文50余篇。

4)虞甬教授奥地利约翰开普勒大学肿瘤表观遗传学实验室领头人。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癌症表观遗传学、细胞衰老、肿瘤发生、癌症治疗耐药性等。以第一作者在Nature, Theranostics, Cencer Cell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研究论文多篇。

5)武艳,博士,副主任技师,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癌症相关的生物治疗和非小细胞肺癌发病及耐药机制研究。主要科研成果有靶向Cyclin D1的胞内抗体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表观遗传修饰在非小细胞肺癌耐药中的作用机制等。共发表科研论文十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论文8篇,立项课题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公益类)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项目1项,参与课题十余项。

6)宫凯凯,博士,副主任药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天然产物的发现与作用机制研究,重点开展基于黄河三角洲特殊生境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抗肿瘤抗阿尔茨海默症活性成分的发掘。擅长天然产物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生物活性评价、机制探讨等研究。参与课题1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山东省中医药发展计划1项,滨州市科技发展计划1项。发表论文10余篇,SCI一作和通讯论文6篇。曾获得滨州市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第十三届滨州市青年科技奖1项。

三、成果简介

1)首次发现两种H3K9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1and JMJD2通过增强E2F靶基因的表达来抑制由癌基因RASBRAF诱导的衰老。因此抑制H3K9能够恢复衰老并且调控肿瘤生长。(Schmitt CA et al.Cancer Cell2020)。

2)鉴定并提出ABCG2阳性的激活态支气管干细胞(BASC)是肺腺癌起源细胞。这个结论对世界上普遍认为的,肺癌起源于气泡II型(AT2)始祖细胞的理论,提出了颠覆性挑战。(Deng J et al., Cancer Research2022

3)首次发现,被动性Xc-胱氨酸泵的摄取是被主动性谷氨酸转移泵SLC1A1所驱动的。这对肿瘤代谢的理解和治疗策略有着方向性的影响(Deng J et al., Cancer Research2021.

4)揭示PTGES/PGE2在肺癌发生、肺转移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发现肿瘤微环境中PGE2的关键性作用,诱导肿瘤细胞自身进入免疫耐受状态,诱导免疫细胞进入免疫抑制状态。(Deng J et al., Oncogene2020

5)发现GPRC5A缺失可导致MDM2增高,从而抑制p53通路。GPRC5A缺失诱导的EGFR信号通路激活,对MDM2的激活起了重要作用(Deng J et 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2019

6)首次发现经过化疗进入衰老的细胞能够重新进入细胞周期,并且获得更强的干性。(Schmitt CA et al.Nature2018)。

7)筛选出诱导去分化的霍奇金淋巴瘤细胞向B细胞再次分化的新型小分子化合物并对其表观遗传机制进行研究。(Du et al.blood2017)。

8)揭示了在三阴性乳腺癌中,H3K27me3组蛋白甲基化酶EZH2通过表观遗产修饰能够下调TET1 的表达进而抑制P53相关信号通路,为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Yu et al.Theranostics2019)。

9)发现去甲斑 蝥素NCTD降低原癌基因UBE2C的表达,进而抑制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从而为NCTD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Guo et al., Oncogenesis, 2018)。

10)揭示了海绵来源生物碱aaptamine通过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发挥抗肺癌的作用机制,为肺癌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Gong et al.Pharmaceutical biology, 2020)。

11)揭示了半枝莲提取物能够直接靶向干细胞转录因子SOX2,从而抑制肿瘤干细胞异常激活的Hedgehog信号通路关键组份,阻遏肺癌干细胞增殖及其介导的肺癌细胞体内外耐药性。该成果丰富了非小细胞肺癌发生耐药和转移的分子机理,为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Du et al.Scientific Reports2017Chen et al.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20)。

12)以噬菌体筛选技术获得的靶向cyclin D1的单链抗体为基础,首次构建了内质网滞留型的胞内抗体,并通过体内外实验证实,该胞内抗体通过靶向结合cyclin D1,抑制cyclin D1CDK4的结合,调控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Wu et al., Biotechnology journal, 2020)。

13)通过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研究了山芝麻多糖体内的免疫调节作用。首次证实了山芝麻多糖能够增强小鼠体内的免疫应答,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Gao et al., 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 2018

14)首次发现,肺肿瘤抑制基因GPRC5A通过与EGFR相互作用,抑制肺上皮细胞中EGFR信号通路。而GPRC5A的缺失导致EGFR信号失控性激活。这个发现对GPRC5A缺失诱发肺癌的机制提供了理论解释(Deng J et al., Cancer Research2015

四、硬件设施

本实验室依托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研究中心,集科研、教学、服务为一体的实验平台。中心具备从整体动物到组织、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平台和技术力量,建立了肿瘤生物样本库,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药物筛选、天然产物研发的实验平台,构建了国内一流的肿瘤与代谢疾病研究平台和抗肿瘤药物筛选平台。占地20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达3000余万元,拥有拥有神经重构测绘工作站、双光子显微镜、脑片膜片钳、清醒动物在体多通道记录系统、单通道在体细胞外记录系统、实时荧光PCR仪、流式细胞仪、酶标仪、小动物活体成像等大型仪器设备。


实验室成员照片


实验室照片